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易經.坤卦.文言曰》:「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累積善行的人家,必有多餘的吉慶留給後代;累積惡行的人家,必有多餘的災殃留給後代。

現代人「行惡容易行善難」。雖然曾想要有一番作為,最終仍無法振作起來,在自身難保的情況下「行善無力,拒惡不能」。也因此,眾生輾轉輪迴,不由自主,行善不易,善業難成;為惡不難,罪業易就。

瞭解苦難的源頭和根本原因,遇到生活再怎麼艱難、壓力大,謀生不易…,也千萬不要造惡,那只會讓你生活更艱難!壓力更大!

 

案例分享

(感謝同修匿名分享)

從父親的原生家庭中,其中有幾位長輩和晚輩,有輕生的、得癌症的、意外死亡的…相繼過世,我以為這些純屬意外,也是人生必經的死亡,所以沒想太多。

自從接觸佛學後,我才漸漸瞭解原來家族業力影響這麼大,影響深遠…。

先祖所經歷的種種,還有已逝者,在此真心祝福皆能究竟解脫。

有時,觀察還在世的親戚,自己有些感悟。

父親幾十年以來是無酒不歡的,每逢喝酒一定是要喝到盡興為止。不管喝多喝少情緒容易激動講粗話、與人發生口角、甚至還會動粗打人…。

母親幾十年以來是無賭不歡的,每逢賭博一定是要賭到盡興為止。不管賭贏賭輸都是滿口髒話、妄語、賭到沒錢了就到處想方設法周轉借錢…。

有些親戚,曾有混過黑道幫派的、也有經營八大行業的…。

這些看起來表面很正常的生活模式,卻是不斷種下惡因的病態人生。

佛教的教義中有很多勸人向善的思想。讓人明瞭道德信念和行為準則,就可避免因無明無知而造作惡業。我們熟知的就是「佛教五戒」,五戒勸誡世人,就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

由於,親戚長輩們,對於因果業力並不是那麼瞭解,所以對於自己的遭遇和所作所為,還沒意識到會帶來的災難和嚴重性。不懂行善積德還把五戒全破的徹底,把自身和家族的福報都折損完了。生活如何平靜?家族如何平安呢?

還要,發生多少悲劇,承受多少苦難,遭受多大病痛,家人們才能醒悟?

我們已經做夠了世間的荒唐事,現在!該是停止的時候了,不是嗎?你就不知道什麼是業,以及何者是錯誤的行為;如果瞭解,你的身與口就會停止造惡,這就是戒。

即便不懂因果法則,只期盼親戚家人們能明瞭,一個人多做好事,多積陰德,就算有些不順利的事情,也會逢凶化吉,慢慢好起來的。

家庭

 

家風是一個家庭的核心價值觀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那這“餘慶”究竟是什麼呢?這是我們要思考的。

一般是指家庭裡涵養出來的和睦之氣。而這個和睦之氣能夠讓孩子健康成長,讓老人安心地頤養天年。這是“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那麼“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這個“餘殃”又指的是什麼呢?歷史上的悲劇不少。

殺父弑君,家庭不睦的,父子成仇,兄弟鬩牆,妻離子散的。更多的是,那種小的矛盾積累在一個家庭裡,它會讓生活在這個家裡的每一個人都不愉快。讓生活在這個家庭的每一個人很可能就是愁眉苦臉、怨氣滿腹的度過這一生。

而我們知道,其實生命來得多麼寶貴!人身難得今已得。

家庭教育是潛移默化的,也是最基礎和最堅固的,它奠定了我們每一個人的人生觀、價值觀。

正直、善良、有崇高追求的父母,亦會培養出積極上進的好孩子。
而那些好吃懶做,慣於偷奸取巧的父母,就沒有理由責怪孩子沒有上進心。

以身作則,你的好榜樣帶出好的下一代。

家庭
©圖文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行善積德 代代相傳

有沒有積德,要從自己開始。

我們今天讀聖賢經典知道了,沒有積德,我們這一生受苦應該的。

感恩祖上積德。

我們這一生才遇到佛法、才遇到真正善知識;如果遇不到,不但這一生苦,來生更苦。

那些常常做好事的人家,一定會福澤深厚;那些常常做壞事的人家,一定會遭到禍殃。

積善、積不善,重點都在於一個“積”字,積就是積累的“積”。

用我們今天的話來講,其實就是「量變會促成質變」。

我們就想想,我們是不是積善之家?

善人之家,你本人造善固然能享福,你的餘蔭到下一代還是好。

善人會到你家來投胎,物以類聚。

你是造惡業的人,不但自己受惡報,下一代來的也是惡人。

好的人不會投生到惡人的家裡,惡的人也沒有福報進善人之家。

一切的一切都源於咎由自取、自作自受。善惡終有報,天道好輪迴。

這是一定的,因果就是如此。

(延伸閱讀:在家眾如何受持五戒護身心



你正朝往積善之家努力嗎?歡迎在下方留言分享喔!

───────────────────────────

在量子的世界裏,我們從來就不是一個人

希望這篇文章有幫助到您

您並不孤單~量子禪緣與您共結法緣

───────────────────────────

One Response

發佈回覆給「許多多」的留言 取消回覆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