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恩養貴人,大恩養仇人



情緒勒索就像慢性毒藥

你是否遇過某些人,在生活中常常會莫名的情緒勒索別人,好像自己的不幸和遭遇,都是你害他的,把自己的負能量轉嫁給你一起承擔。最常見的莫過於發生在原生家庭和親朋好友了,特別是愈親近的人之間特別常見。

一般常見的情緒勒索:父母親吵架,要小孩選邊站;工作不順有委曲,對伴侶發洩;身體有疾病,對家人抱怨;上司的爭功諉過,對同事互相陷害;長輩的恩怨情仇,要晚輩承擔…等,這些習慣情緒勒索的人慣用情緒暴力,就像能量吸血鬼般的,會吸取別人的正能量,消耗別人寶貴的生命。

他們只在意自己的感受,而不顧及身邊人的想法,只要自己委屈了、難受了、生氣了,就一定要立刻、馬上宣洩負面情緒,把所有的壓力、負能量都轉嫁出去。

那些對你重要的人,往往只要一句話,就能夠左右你的情緒。

有時,你為了避免麻煩和衝突,或不願事件惡化,所以才會心軟答應。而這樣的模式也會導致惡性循環,事情不好的一面互為因果,彼此不斷影響,導致情形愈來愈糟。

對於慣用情緒勒索的人,只要你堅決的拒絕,他的戲就演不下去了。


幫困不幫懶,救急不救窮

如果別人在危難的時候你給他很小的幫助,他會感激你。可如果給人的幫助太多,讓其形成了依賴,一旦停止幫助,反而會讓人忌恨。

古人說:「升米恩,斗米仇」。

道理很簡單,假設~路邊有個乞丐,在他快要餓死的時候,你給了他一升米,這一升米足夠救命,你就是他的大恩人;可要是你看著路邊乞丐可憐,每天施捨他一升米,時間久了乞丐就會習以為常,覺得你救他、幫他都是理所當然。

他甚至會想:這人為什麼只知道送米,我還需要衣服、我還需要房子、我還需要錢……。

一旦你不再送米給他,他就會心生怨懟,甚至跟你反目成仇。

你遇過這樣的人嗎?你幫他百次不記恩,一次不幫就記恨。這就是「人性」。

在別人遇到困難急需幫助的時候,幫他一把讓他渡過難關,他會感激不盡。如果幫懶救窮,只會讓對方貪得無厭,更加依賴你,就像填一個無底洞,最終把自己拖垮。


善良,要給值得的人

廣東湛江企業家陳生發達後,花兩億在家鄉建了258套別墅,無償送給鄉親父老。

本來是扶貧濟困的善行,以為家鄉人會感恩,沒想到村民得寸進尺,紛紛說:「我兒女結婚了,一套不夠,我們家要多分幾套。」「我家雖然已經搬到城裡了,可我從小在這兒長大,我也有資格分一套。」「你拆了我們家的老房子,你除了要給我們分別墅,還要給我們賠償損失。」

村民的貪得無厭,讓陳生非常心寒,連續兩年沒回故鄉過年,他說:「一回去,每個人都提出各種問題和要求,所以我乾脆就不回去了。」

《教父》中有一句台詞:「沒有邊界的心軟,只會讓對方得寸進尺;毫無原則的仁慈,只會讓對方為所欲為。」當善良沒有邊界和原則的時候,只會滋生惡意,讓對方理所當然的接受你的好意,肆無忌憚地踐踏你的善舉,如果你無法滿足他的要求,他就會記恨你。

所以,幫困,不幫懶;救急,不救窮;行善,當有所為有所不為。

偶然,看見劉德華與他原生家庭的分享視頻,就像本文中的寫實版,當事人一定最有感!

劉德華含淚自爆:我雖資產過百億,親姐姐卻一貧如洗,那是她的錯,與我無關!


善良是美德,但愚蠢不是

人心複雜,世途艱險,無知無理性的善良,只會讓貪得無厭的人得寸進尺,讓別有用心的人有機可乘,最終傷害的是自己。

需知好事該做,但也要做得有分寸。

欲望就像海水,喝得越多,越是口渴;人心就像無底洞,付出再多,也填不平。

行善需要理性的鋒芒,一昧的付出、給予,只會助長他人的貪慾,養出恩將仇報的「白眼狼」,你幫他一百次他不知感恩,但只要一次不幫他,他就會心生怨恨。

最叫人心寒的莫過於你對人家掏心掏肺,人家卻埋怨你為他做的還不夠多。

從今往後,把該面對的責任交給對方自己去承擔,這是彼此都需要學習並成長的課題。

不忘提醒自己~記得把好心交給講理的人,把善心交給知足的人,把熱心交給厚道的人。

更重要的,別忘了也問問自己:是不是習慣於接受別人的好意,就忘記了人家施米的恩情?

眾生皆苦,唯有自渡。沒有人會被命運額外眷顧。

你的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

當你格外輕鬆,享受生活的背後,一定是有人默默無私的付出,替你承擔了,你該承擔的重量。



你曾遇過「情緒勒索」嗎?歡迎在下方留言分享喔!

───────────────────────────

在量子的世界裏,我們從來就不是一個人

希望這篇文章有幫助到您

您並不孤單~量子禪緣與您共結法緣

───────────────────────────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