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難醫命盡之人,佛陀難渡無緣眾生



接受是改變的開始

《佛遺教經》佛陀說:「我如良醫,應病與藥,汝若不服,咎不在醫;我如善導,導人善路,汝若不行,過不在導。」 

一生中能有一位引領解脫的上師已是無比珍貴,能遇,更是百千萬劫難遭遇。

所以,對於學習「接受」,凡是正當的、清淨的、善良的、真實的知識、道理、技術,都應該好好的接受。「接受」,遠比改變的能力重要。

生活中難免出現逆境,在處理棘手的問題時,學習坦然地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就能超越困境,不受困境左右,達到真正的自在,這也就是將禪的工夫運用在平常生活中。

願意接受,改變才可能發生。


為什麼要學佛

學佛不是理論,讀讀經念念咒就學會的。學佛完全是踏踏實實的體驗,從實踐中漸漸醒悟的過程。

「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學佛的人,都有他的緣起和故事。其中的經歷和感應,感恩神蹟、神賜恩典,也只有當事人最清楚。學佛的益處,不勝枚舉。

曾有瀕臨死亡經驗的人,直到走投無路才恍然大悟。不見棺材不掉淚,翻開生死簿,這一生所作所為就像錄影機,全都記錄的清清楚楚,清算時才後悔莫及,為時已晚,生命結束。此生人身難得,沒好好把握修行的契機為自己消業,又增新業。(延伸閱讀:此世人生積分,決定來世輪迴

正如《三世因果經》云:「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

佛教講誦經超渡,道教也有作法普渡,基督教要祈禱得渡,任何一個宗教都希望大家可以得渡。

人生困苦,唯有自渡方能得渡。

修行就是下定決心,不再造新的罪業。不然舊業未消,又增新業,未來世將更辛苦,甚至會一直墮落下去。如果墮到三惡道受罪,那是很苦的,惡道很容易進去,很難出來。

此時此刻,不妨靜下心來,回想這一生~自己過的艱難嗎?還不夠苦嗎?

與其被動等待業力的牽引與侵蝕生命,每天庸庸碌碌汲汲營營追求著「色身」的滿足,用力的填補物質上的欲望。但如果我們的心態可以試著減低欲望的配比就能空出更多的空間來滋養「心靈」,發心為自己種下善因。

生老病死太無常,人生在世最後只求好走。

人一旦往生,即便是親生父母、親生骨肉、相愛的伴侶、努力賺來的財產、每天住的房子、擁有顯赫的權力名聲…所有一切物質世界的人或物,在世時你拼命追求的、你所愛的,全都帶不走。

你能帶走的,只有自己這世所造的「善業」和「惡業」。

佛法強調把握住每個現在,即任何一個現在所處的時間、空間,因過去的已形成,改變不了。

比如~講一句話傷害了別人,話已講了,也已傷害了,也成為過去了,想後悔並不能解決問題,怎麼辦呢?人會犯錯啊!佛法說過去已形成了,老是計較後悔沒有用,唯有把握住每一個現在,知道過去有錯,下次就慢慢改變,只要不斷的改,最後就不會錯了,這才是目的!

有很多人誤會佛法講究來生,佛法是講究現在,每一個現在。

有些惡業是過去世帶來的,有些是現世報。當今社會最常見的:婚姻失合反目成仇、身體病痛纏身、精神失控發瘋、事業不順破產…。

修行不是等來世的果報,是修現在,每一個現在!修得精進,現世就得果報。

從發心懺悔轉化惡因,解冤釋結,懺悔的每個當下,自己和家人、眾生都得度。(延伸閱讀:懺悔的力量不可思議

對於認錯懺悔,如果迴避或不好意思,自己曉得錯了也不敢承認,為了虛有的面子問題,將來就到三惡道去受罪,為什麼墮三惡道?面子放不下,這虧吃大了。

佛陀渡眾生
©圖文源自網路整理,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個人造業個人擔

現在我們也經常會聽到這樣一句話「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意思就是,一個人看著可憐,過得很不如意,其實大多都是自己咎由自取,背後有讓人可恨的地方,不值得可憐。這句話說透了人性,良師益友多次勸導不聽,很多佛書經典也早已勸戒世人,因果報應絲毫不爽,佛也沒辦法,純屬自作自受。

很多人不懂往內求,一昧向外求,到處求神問卜。

其實,求神明和求人是一樣的道理。就像你求人任何事情,請問他非答應你不可嗎?

如果,那個人看見你根本沒有心,自己也沒有努力做好自己應有的本份,或者有些人是連動都不動,只想要求別人幫忙,別人想救你拉你一把,都不見你的手伸出來。

大家去求神明時,記得自己要先發心,再來求會比較好。有努力又肯付出心力的人,存正心做好事,利益眾生,神明自然會幫你。

有些人一生很努力,卻還是一直過著比別人艱難不順的日子,這是為什麼?

大部分是因為業障所造成的,這是累積好幾世,輪迴當人時所造的業障而來。所以,有人一生的命運坎坷、災禍不斷、越來越不順利就是這個原因。瞭解了以後,凡是遇到災難或不順時,就要心存懺悔,不要怨天尤人,畢竟這是自己曾經造的業障。

消業障,從懺悔開始。

有些人只要遇到不順,就到處求神拜佛,好像神佛一定要幫他似的。換個立場想,一個人壞事做盡,只求神拜佛,神佛就幫。那些被害者或家屬,怎麼辦? 有些人甚至說,我求神拜佛這麼久了,排隊也該輪到我了。但內心一點懺悔之心都沒有,只是引發更多冤親債主惹眾怒。求再多,拜再多,自己若不改變,一樣用原來的模式過日子,只會得到相同的結果,沒有用的。


我們與惡的距離

舉個例子~過去,台灣有部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這是社會寫實的電視劇,全劇以2010年代台灣的多起社會事件為題材,描述一起隨機殺人案件發生後,加害者、加害者家屬、被害人家屬、辯護律師、精神疾病患者等各方人物的心境與糾葛,還涉及新聞媒體困境及思覺失調症等議題。

受害者家屬與加害者家屬的心緒,觸碰到現實中一些渾沌的、複雜的問題,這些棘手的問題都沒有明確的解決方案。這部電視劇的主要基調是「療癒」。

一般人在遇到隨機殺人、媒體亂象、死刑、法治等難以用三言兩語回答的議題時,除了謾罵以外,最為困難的,因為劇中的角色都有各自的負面情緒和內心掙扎,顯現出人性的無能為力。

然而,劇中的角色在面臨此類議題時經歷的考驗及做出的決定,卻可以帶給閱聽人面對現實的勇氣和光明。

當劇中的角色,加害者的家屬和被害者的家屬都是無辜善良的好人時,他們彼此所受到的苦反而讓人深省。在彼此真誠的「溝通」和「療癒」之後生命也得到昇華!

人和人和解、人和眾生和解,也是一樣的道理。都需要真誠的溝通甚至懺悔,方能化解冤結。

有時眾生還比人明事理,人的我執身見導致靈性很容易迷失。你勸誡人要親近善知識修行,有些人不見得願意。你祈請諸佛菩薩引領眾生一起來共修,很多眾生願意。

德國著名哲學家尼采,說過很精彩的一句話:“那些聽不見音樂的人,認為那些跳舞的人瘋了 這句話我理解的意思是~人總是活在自己認知的世界中,去武斷衡量和斷定一些事。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像是每天我們看的報紙、新聞,都在傳播著很多生死情況,但即使我們看到眾多報章雜誌,仍會自然地覺得「這是別人的事情」。當我們看到災難、謀殺新聞等,都覺得那是「別人家」的事,不覺得和自己很有關係,忘了自己也是有生有死。

人生無常,不知道意外和明天誰先來!

很多現代人一生病就努力對抗病魔,可說是嘗盡各種方式、永不放棄。但其實你可以看到老一輩的人,尤其是藏族人,遇到生病時雖然也會盡力治療,但若真的難以治癒時,他們也就坦然接受面對,然後放下、放鬆,甚至轉而努力去修持、行善。與其在病痛、苦難的折磨中慢慢死去,不如學習佛法親近善知識,明瞭自己為什麼會面臨這些。

佛經中有句話:「因上努力,果上隨緣」

在還來得及的時候,退去我執的面具,讓自己能夠打開心房,觸碰到生命與死亡間,最真實的存在,展開肉體與心靈的對話,身心靈是苦難相連的生命共同體。但很少人懂得連結心靈的高我,高我所經歷的不只這一世的經驗,而是生生世世的經歷,比這一世大腦所經歷的多太多了,知道的也比大腦多了去了。

每個人都有高我,只是小我執念太重,聽不到高我的聲音,所以人往往都會做出背離心靈的事,看似主動過日子,其實是被動的等待命運的到來。

靈性覺醒的人他可以選擇主動化解冤結。尚在迷惑的人隨著業力,叫隨業流轉。


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

達摩祖師傳電影中有一句名言:「看那看不到的事物、聽那聽不到的聲音、知那不知的事物,便是真理」。

人的大腦很可怕會障礙心靈。很容易被表象所蒙弊產生執念,以為看到的、聽到的、才是真的。那些看不到的、聽不到的,就當作不存在了。

隨著對佛法道理愈瞭解,愈能於日常生活中,落實覺察、覺照的反省功夫,安定自己的心。這一切的轉變,來自於坦然接受、不逃避不抗拒,主動積極的經常自我提醒,保持正念、保持覺性。

因為覺性現前,有了正向思維,與周遭的朋友同事、家屬互動,也有正向的回饋與互動。所謂「一心生十法界」,起什麼樣的心念,就落在什麼樣的法界!原來這念「心」的力量,真是無遠弗屆。一念慈悲心,招感良善的果報,也讓自己對於起心動念更謹慎、小心。

想要擁有美好的人生,獲得事事如意的圓滿果報,唯有在「起心動念」下功夫。

起心動念,就是實修的起點。心的力量真的很大!自己隨時的起心動念都是具備力量的,要試著讓心思維善的事物,這是很重要的。

儘管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只要保持覺知的思考。於事上,只起善念,不起惡念;於理上,時時堅住正念,心不散亂,意不顛倒,修一切善。

一切法從心想生。我們所經歷的一切人事物都是自己感召來的。沒有雜念、邪見、妄想的心,正是保有正向思考,在"因上"努力的最佳入手處,更是心想事成的因地。

生命是一場覺醒的過程,諸佛菩薩一直在,只是自己在不在。

全然的接受並為自己負責,才會開始發生根本的改變。



你有過法喜充滿的體驗嗎? 歡迎在下方留言分享喔!

───────────────────────────

在量子的世界裏,我們從來就不是一個人

希望這篇文章有幫助到您

您並不孤單~量子禪緣與您共結法緣

───────────────────────────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