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度波羅蜜:忍辱對治瞋恚


「安忍」,這個現象是在自然中。好像你面對一次受不了,如果常常發生,你就以平常心接受,自然而然的,心就平靜了。

比如說,媽媽罵孩子,孩子很痛苦,媽媽不停罵,孩子根性好的話,聽習慣了媽媽的念叨,就會笑說:「好了好了,媽媽不要擔心了」,這個孩子天性善良,這就是不必忍,孩子接受了。

「安忍」,一切都在於我們的自心是否願意放下。所有現象,我們自心在意,就會起情緒的波動或者執著,造成壓力或煩惱。

所以,只要願意接受見不慣、聽不入耳的,明瞭這個世界都是虛妄不實的,在意那麼多幹嘛?儘量方便眾生,別人不滿意,我們改變,能做多少,盡力就是。

反正我心無求。該來自然來,該去自然去。我盡力做,至於你再怎麼不滿意,我盡力改;如果你還不滿意,我仰不愧天,俯不愧地,無愧於心,也就沒關係。因為我能力只到這裡,你要求那麼高的境界,我就沒辦法了。

我們憑著良心做好本分,也就沒有所謂的需要忍不忍的問題。都接受,還忍什麼?不能接受,才需要忍。

從不能接受,到能接受,這是智慧的提升,是願意放下自己主觀知見的分別。

所有眾生都因為無知或愚癡,由貪、瞋、痴、慢、疑,五毒而纏繞在這個世間,他們很可憐,煩惱可能都很重的。 我們要多多為他們設想,寬恕他們,所有別人對我們的不好,其實不是他故意的,他自己也不明白,他是憑他的習氣和個性,他也迷失了。

©圖文源自網路整理,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案例分享

(感謝同修分享,文中為匿名)

我遇上了一位只要業務的業績好多賺獎金,心裏就會不舒服的會計。

產品價目表已列示,有具體可參考的售價。但每次賣同樣的商品,會計卻總是有不同的算法,常在計算獎金時臨時更改計算方式且態度惡劣,只回覆就是這樣,你只能接受,獎金是她在計算的。

我想了又想,是因會計想幫公司省錢、想在老板面前邀功、還是會計對我有意見、也有可能是老闆的打手…太多可能的原因。這種殺雞取卵,破壞團隊信任感的作法,當然對公司而言無疑是惡性循環。

業務獎金領得多,表示幫公司賺的也多。發放獎金本是件大家都開心的事,但卻常常是吵的面紅耳赤。

我開始思考,會計每個月領多少薪水?要做多少事?承受多少壓力?生活是否有困難?家裏是否有重擔?……等等,這些都是我不清楚的。但我突然意識到,在互動的過程中,他像個機器人千篇一律的做他認為對的事,但完全感受不到他的溫度。

未來社會需要有溫度的人,不缺機器人。機器人看似有效率,卻沒有辦法共振人心。為了保有這份工作,他的心迷失了。每次計算獎金就像啟動了貪瞋癡的應用程式,這次又要用什麼理由計算獎金,好少發一些。

對於這樣的發生所帶來的啟發~既然屢次溝通無效,我有能力賺取獎金,計算獎金的方式也不是我的問題。所以,我只需要決定,是否繼續接受這樣的體制或有更好的選擇。

如果選擇留下就接受,也是古人說的仁者無敵,一個仁慈的人,沒有冤家,沒有對頭,沒有敵對的,這是真正的仁慈。若他人有惡意,為他自己的利益毀謗我、侮辱我、陷害我、障礙我,我怎麼對他?在別人一定起怨恨心,起怨恨心就可惜了,冤就結成了,我心目中當他是菩薩,他所給我的,我全部忍受。

等於說他出的這些考試題目,我要給他滿意的答案。沒有絲毫怨恨,他想跟我結怨,我不跟他結,這怨就結不上了,完全化解了。

真正沒有一個怨恨,沒有一個敵對,我們的心多平安,多快樂!我們只有感恩的心,為什麼?你考試我,看我能不能忍,我能忍,忍辱波羅蜜成功了。

當然,如果選擇離開,我可以帶著能力和覺知去到更適合自己的地方,不是跟著迷失相互怨懟。

天道公平,因果輪迴。不當得利的人,會從其它地方失去;該是你應得的,也會從其它地方補回來。能忍受的人有福消業,不能忍受的人造業。因果不是佛製造的,而是宇宙自然的客觀規律。

知道這些本質後,遇事何必吵吵鬧鬧,損人不利己呢!


安忍與慈悲心並行才能成功

安忍是佛法中很重要的一環。要達到面對、遇上任何人、任何困境都能以安忍心對待,的確不是一朝一夕能達到的境界。

安忍做不到很難進階,安忍做好,才能更大的超越。

如同~古今中外得道的聖者,經典也有記載:

金剛經第十四品裏頭的忍辱仙人,遇到一個暴君歌利王,無緣無故把他凌遲處死。問他,你還能忍嗎?能。凌遲處死,到最後一口氣,他告訴歌利王,我將來成佛第一個度你。那個忍辱仙人就是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出現在這個世間,第一個得度的是阿若憍陳如尊者,阿若憍陳如尊者的前世就是歌利王。佛說話算話,沒有妄語。佛教化眾生第一個找他,報他的恩,度他證阿羅漢果。佛做出的榜樣給我們看,我們要學習,要能忍受。

文殊菩薩願:辱我、賤我、罵我,乃至憎我、害我、只要與我有緣的,我一定度他成佛!

在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記載地藏菩薩:「安忍不動,猶如大地;靜慮深密,猶如秘藏。」因而故名為地藏。安忍不動,乃見地藏菩薩所行持的六度萬行廣修忍辱波羅蜜,已達安住「無生法忍」究竟解脫的超然安忍之深境。而靜慮深密的禪定智慧,以了知十方一切法的密藏,其功德意義深不可徹,更加難可思議。

昔日寒山問拾得曰:世間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治乎?
拾得云: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

上面兩句話的意思是,寒山禪師問拾得禪師:「如果世間有人無端的誹謗我,欺負我,侮辱我,恥笑我,輕視我,鄙賤我,厭惡我,欺騙我,我要怎樣做才好呢?」拾得禪師回答他:「你不妨忍著他,謙讓他,任由他,避開他,耐煩他,尊敬他,不要理會他。再過幾年,你再看看他又是什麼樣的一副面目。」

佛法中所說的「忍」,並非指畏懼停縮不前的弱者心態。

由自己的角度看,瞋心並不利於解決問題及人際不和,反而只會為自己帶來痛苦。被別人以惡意傷害固然是你的不幸,但如果你選擇以瞋心報復,那就更加增深了你的不幸。

《華嚴經》有句話:「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延伸閱讀: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

他人是否對你傷害,並不由你決定,但你是否以瞋心報復,卻完全操縱在你的手裡。如果你也以瞋心回報,受傷害的不只是對方,你自己也在傷害自己。

事實上,來自他人的言行並不可能對你造成傷害,你之所以感到委屈只因你對這些言行耿耿於懷。

有人說過:「如果你是對的一方,你沒需要發脾氣;如果你是錯的一方,你沒資格去發脾氣。」這才是真正的智慧。

配合上深知瞋心的過失及安忍的優點之智慧時,你的安忍亦會較容易生出。

每個人都是自己的導師~慈悲的人教我們慈悲之道,兇惡的人正在教我們忍辱之道。在碰上窮凶極惡、蠻不講理的人時,我們反而應該以歡喜心對待,有人願意扮演這樣吃力不討好的角色,我們要感恩~可不是每天都有機會碰上學習考驗忍耐的良機!

他人是自己修持安忍、成就功德的福田!



“罪惡莫過瞋,難行莫勝忍”對此你有什麼深刻體會?歡迎在下方留言分享喔!

───────────────────────────

在量子的世界裏,我們從來就不是一個人

希望這篇文章有幫助到您

您並不孤單~量子禪緣與您共結法緣

───────────────────────────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